大自然中包含各種生態系統,眾多植物、動物和微生物,以及它們的不同基因型。這些繽紛多彩的自然形式構成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,使得地球成為目前已知唯一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。維持自然的生物多樣性,為生命適應環境的新變化提供更多可能性,確保萬物生生不息。
近年來,關注、研究、推廣旗艦物種、傘護物種和指標物種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了愈發重要的作用。旗艦物種具有特殊號召力與吸引力,能夠促進公眾關注其代表的棲息地。譬如雪豹、兔猻、藏狐等備受喜愛的“動物明星”,已成為青藏高原的標志與象征。傘護物種往往對棲息地有較高的要求,能涵蓋眾多物種的生境需求,對該物種的保護也為其他物種提供了保護傘。例如在大熊貓國家公園2.7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,同樣得到保護的還有8000多種伴生動植物、1600余種同域珍稀動物。指標物種的族群狀態可直接反映環境受污染的情況,比如不起眼的苔蘚,是各類生態環境中的常見指標物種。
展覽中,我們基于棲息地、生境類型、保護理念等,通過雪豹、大熊貓、朱鹮、長江江豚、苔蘚等五類代表生物,講述它們的生存故事,展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科學理念、相關政策與預期成果。
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。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。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引下,我們應當珍惜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,與自然同行,護萬物共生!
京ICP備11000850號-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9775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
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
© 2011-2024 版權所有: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或鏡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