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禾水 圖/宮可可
(點擊頁面底部收聽廣播?。?/b>
山坡。一個小小的空曠場地。ZD2停頓下來,調直身軀,低下鉗形手,垂下頭。
每次途經此處,ZD2都會停下,默哀一分鐘——西格瑪星球不缺乏時間。
這里是ZD1損壞的地方。
正是他和ZD1一起修筑了臺階,并在臺階上開挖防滑槽,提供履帶的著力點(如果修建山路的話,經過長期碾壓,會打滑)——而在以后的一場事故中,也是185號臺階拯救了他。
他們一起把山巔削平,鉆上深孔。然后一起把物資運至山頭,把材料一點兒一點兒搬到山頂,共同組裝、焊接、打磨、測試,最后再協力豎起一根長長的光滑金屬桿……
ZD1零散部件早已經被風吹散,在ZD1的殘骸上,焦黑的核心芯片暴露出來。
ZD2用機械手臂把ZD1焦黑的芯片拆解下來。
ZD2胸口一片鈦金屬板緩慢滑動,露出一個不大的備用箱,按照重要程度,依次放置著ZD2的緊急備用零件,ZD2夾起ZD1焦黑的芯片,小心翼翼地投入零件備用箱最中心的位置。
金屬板立刻滑動,遮蔽了開口。
營地最后一個帶有記憶金屬支架的高空風箏,五分鐘就被大風刮得無影無蹤。
傳回來的數據表明:西格瑪星球是一個死氣沉沉的星球。
西格瑪星球上空布滿黃綠色的腐蝕氣體,地表肆虐著黑褐色的黏稠液體,地殼以半小時為間隔,發生著震級二到三級的地震。整個星球處在蠻荒狀態,劇毒物質充斥著大氣,甚至形成降水。
空中沒有電磁信號,大氣不存在生物改造的跡象,地表沒有人為的痕跡……
如果西格瑪星球產生過文明的話,那也是早已經滅絕的文明。文明滅絕得是如此徹底,以至沒有留下任何痕跡。
LZJC計算系統震動著,嗡嗡作響——計算系統在老二和老三維修下,已經恢復了37%的算力。
老二打開、關閉一些按鈕的同時,老三拔下、連接幾根線纜,在他們共同操作下,空中漸漸浮現出四周地形的三維立體投影。
LZJC計算系統,曾是飛船的中控系統,實時處理能力強大。碰撞初期,在LZJC計算系統指揮、調度下,集子束武器裝備,成功擊中了飛來的每一塊隕石。
三人把搜集的所有數據同步上傳到三維地形上。LZJC核心系統立刻運行,很快弄清楚了廣闊的凹陷盆地放射性缺失的不解之謎:
八億年前,西格瑪星球放射性元素異常豐盈,無論是山峰、高地、平原還是盆地,處處存在放射性物質,且放射性是現在的一倍。西格瑪星球地幔、地核更是富集了極大的能量,板塊運動不斷,在頻繁的地質運動篩選下,在峽谷區域,偶然富集了大量高純度的放射性礦物……
LZJC核心系統計算表明,在超強度的地質擠壓下,也可能是在一顆直徑不到1.5千米的彗星或流星的襲擊下,引發了規??涨暗谋?。當時西格瑪星球三顆龐大衛星恰巧排列成直線,巨大當量的爆炸加上衛星的引潮力,使得大量鈾物質和其他金屬礦物噴射出西格瑪星球,形成了環繞西格瑪星球旋轉的稀疏的隕石層……
正是這些隕石擊落了集群號飛船。
II
“我們需要建設一個發射塔?!?
在宇航事故中,修建發射塔,朝天空發射信號是常規求救手段。
也是唯一的手段。
信號塔會穩定地發射信號。發出的信號是底層信號,具有強制性。接收到信號的飛船會自動識別定位,自動調整航線。為了避免飛船為了自保而不加以施救,信號不會上報給飛船操作人員,只會自動上傳到飛船中控系統。
老大略微思考一下,“你認為除了我們,還有誰會航行到這個地方?”
“星際公路一定會修建的!西格瑪是最佳路線,可以節省千分之五點三的航行時間和航行燃料!”
“你說得對,但是,聯邦到了這種地步,你覺得是多久以后呢?”
“我們不是有冬眠艙嗎?”
“我們撐不到那個時候?!?o:p>
“我們不能坐以待斃!”
“我們的誓詞,是粉身碎骨在所不惜,是視死如歸?!?o:p>
“我們真的完了?”
老大看著老三,不發一言。
老二拍拍老三的肩膀,“老三,我代表銀河聯邦,向你表示哀悼?!?o:p>
老三甩掉他的手,“用不著你代表?!?o:p>
三人一起走出營地,行至墓碑旁。粗糙的墓碑一字排開,上面掛著的身份識別卡在風中飄蕩。在營地旁,三人穿著厚重的白色宇航服,并肩站立,在遠方山峰的襯托下,像是三座巨型的雕像。
一陣沉默后,三人安靜地找到留有的空位,默默地挖掘自己的墓穴。
老大循環播放著音樂。三人一言不發。
不時傳來機器和石塊的碰撞聲。突然,一個倔強、堅定的聲音響起:
“必須要建一個發射塔!”
打造發射塔,幾乎用掉了全部機器人和全部給養消耗。
集群號攜帶的ZD型機器人,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為忠實的伙伴,內嵌的耦合程序讓他們洋溢著對人類最強烈的愛意——他們可以為了人類付出一切。他們忠誠地完成了下達的命令。
發射塔建成時,第一階段任務完成。
三人被從冬眠艙喚醒——發射塔需要人工授權,也需要人類選擇最終方案。
此時,老大胸口冰涼,渾身酸痛;口腔充滿了血泡,伴有潰瘍;指甲呈黑色,似乎就要脫落;腿部腫脹,腳趾變形;他甚至能聞到自己全身發出的腐朽死亡氣味……
老大要求老二、老三堅守營地,自己只身考察發射塔。
他命令老二和老三,必須保障營地的安全,不惜一切代價修繕飛船的LZJC計算系統,盡快恢復60%算力,讓計算系統完成自診斷、自修復。
老大抬頭看著天空。
天氣陰沉。層層疊疊的積云,蘊含著蜿蜒曲折的閃電,發出隱隱的雷鳴。
他命令他們守在營地,等待自己歸來。他停頓了一下,注視著似乎在晃動的山脈,補充道,如果自己沒有回來,如果能在山下找到他的遺體,就地掩埋。
在ZD1和ZD2一前一后的保護下,一切都非常順利,然而下山途中,數條貫穿云層的閃電匯聚,擊中他們頭頂的懸崖,石塊凌空斷落,砸下臺階。ZD1高舉機械臂,把老大死死地抵在石壁上,ZD2把老大牢牢地護在身后。
ZD1判斷著方位,傾斜著金屬軀殼,迎向石塊。伴隨著冒出的大批藍色電火花,石塊砸向ZD1,彈跳起來,沖下峭壁。
ZD2看到ZD1外殼和底座緊緊地貼在一起,軀體支離破碎,齒輪、轉向器、繼電器等零部件散落一地,浸在噴濺出的紫紅色液體中。
ZD1唯一完整的一只機械手,依舊依附在軀體上,牢牢地把老大頂在巖壁上。
ZD2立刻率領老大返程,攜帶著ZD1的機械手臂。
在西格瑪星球上,他們太過于脆弱。
發射塔有一個缺陷——無法發送信號。
因為,電力無法在山上維系。
如果在山頂建核電站的話,作業量過大,運輸和建設過程也都過于危險,更重要的是,在現有的簡陋的技術條件下,核電站,只會威脅發射塔的安全。
鋪設電纜成了唯一的選項。電纜只能分段運輸,然后再逐一駁接——雖然接頭(甚至線纜)容易被腐蝕掉,造成接觸不良。
然而,事實證明,在西格瑪星球上,在只有一臺機器人的情況下,僅架設電纜也是不可能的任務。他們在營地眼睜睜地看著,在編號為185的階梯旁,電纜拖著ZD2向懸崖滑去……
在山腳,差一點兒葬送了最后一臺機器人。
如果要堅持修完電纜的話,還有一千五百七十七級臺階……
三個人類,身體浮腫得厲害,體溫長期維持在三十八度附近,皮膚上顯現大片紅斑。他們頭暈、嘔吐、腹瀉,最后,亂糟糟的頭發、胡須開始脫落,肌肉也開始潰爛——他們在西格瑪遭受到了高劑量的輻射。
每次搜尋鈾礦,他們都是沖向輻射值最高的區域,然而,宇航服只是為了防止太空中的中短期輻射,盡管強化了設計,留有一定冗余。
三人絕口不提自己的病癥,只是更加努力地修復計算系統。
突然,老三打破了沉默,問:“老大,那首很好聽的音樂,名字是什么?”老大默默地又播放了一遍,三個人靜靜欣賞。
剛開始的時候只有一個下沉的音符。
突如其來的音符,像是一顆流星劃破蒼穹,瞬間把他們帶入了另外的世界——仿佛他們現在不處于西格瑪星球上,而是面對著更廣闊、更博大的時間和空間。音樂就如同漫無邊際的宇宙,他們則像是一個孤獨的、寂寞的旅行者,正在昂首注視著蒼茫、浩渺、無始無終的宇宙。
音樂緩緩訴說了旅行者的歷程,他們傾聽著音符中的渺小和希望,憂傷和不甘,以及,最終的接納和釋懷。
音樂慢慢減弱,淡出,結束。余音依然回蕩在他們的耳畔。
老大告訴他們,樂曲的名字是《星空》。
最后的時刻來臨。
三人與ZD2做最后的告別。他們掙扎著坐起來。
三人逐一拉著ZD2的鉗狀機械手,輕輕搖動——他們在和ZD2握手。
他們休息了一會兒,聚攏起全部力氣,舉起右手,慢慢撫摸著ZD2的履帶,一直到ZD2的光亮的金屬腦袋。他們注視著ZD2抬起的大大的電子眼,他們的眼睛里充滿了不舍,目光中流露出慚愧、內疚,以及最真誠的歉意……
他們沒有遺言。
沒有任何遺言和囑托。
ZD2圍繞著他們轉了一圈又一圈,履帶發出急促、尖銳的聲音。
ZD2并不能理解死亡。
ZD2并沒有按照先前的吩咐,把他們收殮、埋葬,而是把遺體帶入冬眠艙。
冬眠艙自動執行了收納程序。
在一塵不染的玻璃艙蓋下,在暖色調的燈光照射下,他們每個人都栩栩如生。他們身穿天藍色緊身服,浸泡在乳白色的溶液中,雙手交叉放在胸前。他們膚色蒼白,嘴角鼓了起來,帶著血跡。他們身體僵硬、冰冷,臉上微微露出的笑容里,留有一絲遺憾。
ZD2擺置了一套放聲設備在他們耳畔,一遍又一遍地播放著《星空》。
ZD2希望借此把三人喚醒。
在西格瑪星球上,在擁有三個月亮但連一個都觀測不到的西格瑪星球上,卻日復一日,不停地播放著《星空》……
III
ZD2每天要給自己充滿電,爬到山上,維護信號塔并給信號塔充電。信號塔需要每日補充能源。
環境過于惡劣。
西格瑪星球已經荒廢了,同型號的機器人ZD1的殘軀,已經銹跡斑斑,快要被腐蝕性的空氣變成塵土了。
ZD2是西格瑪星球碩果僅存的智慧,與外界聯系的唯一希望就是山頂的信號塔。ZD2這種機器型號以忠實聞名。他的任務就是守護發射塔,確保信號的發送。
信號從未間斷,但是也從來沒有得到過回應。
有可能是信號不夠強烈,功率不夠強大;也可能是信號被西格瑪的厚重的電離層屏蔽;也有可能,整個宇宙的已知文明都已經滅亡,ZD2是唯一的幸存者……
ZD2轉過頭,透過彌漫的霧氣,俯視著基地。
基地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的自動化核電站,也是放射性元素提煉廠,并附帶一個自給自足的修理、加工車間,車間里成批次地制造著大容量蓄電池。在LZJC計算系統妥善地管理下,基地井然有序地運轉著。
ZD2只需要從鈾礦帶來礦石即可。他每次駕駛工程防護車去開采鈾礦,補充一次就可以維持基地運行很長時間。反應堆發出幽幽藍光,像極了飛船噴射口的耀光。黑黝黝的平坦處是ZD2修建的飛船起降場。飛船起降場里的金屬座椅被擦得發亮,彎曲的圓柱扶手能倒映出影像;靠背和椅面干凈、整潔,像是經常有人坐過一樣。起降場平整、光滑,一個凹痕都沒有。
基地最核心是冬眠艙。最外層是先驅者的墳墓。
基地旁留有集群號飛船倒塌狀的痕跡。飛船已經被腐蝕成泥土。
ZD2驅動著履帶,開向發射塔。
發射塔房是厚厚的金屬半球,由合金拼接起來,厚達一米半,保護著內部的元件和供電組。十米外,四根尖銳的金屬避雷針,深深插入底座,分別占據著四角。
發射塔六米見方,四根純銥金柱牢牢得扎入巖石深處。四根柱子間用鈦金屬欄桿互相交錯連接,織成了保護網。中間懸掛著一根細長而突出的柱子,是發射天線,結滿了黑色的霜。
天空陰暗,呈現出墨色,云層壓得很低,重得像是隨時都會坍塌??耧L很罕見地掀開天邊黑幕的一角,一抹殘余的夕照偶然地投射到銥金發射塔,銥金柱反射著夕陽淡淡的余暉,閃耀著冷冷的金屬的光芒。這道冷冷的金屬光芒轉瞬即逝,云層攜帶的巨大電荷發出時隱時現的閃電,把天際鑲嵌上黃綠色的亮邊。
指示燈平靜地閃爍著,溫和地發出紅光,顯示正在充電。信號穩定地以波長三十厘米、頻率為1GHZ的L波段發射。
ZD2一動不動。為了省電,只有計算核心在運行。ZD2調大了發射功率,一系列動作有條不紊。電池用盡后,ZD2啟用了容量較小的備用電池,繼續充電。ZD2這么做,是為了保證發射塔有多余的電量,即便第二天未按時到達,發射塔依然可以正常運轉。
ZD2留給自己15%的電量,剛剛夠返程。在仔細核算后,ZD2又把回程電量向下調到11%——下山利用重力做功,可以回收一部分電能。
發射塔功率增大了4.71%。
在ZD2頭頂,在他看不見的浩瀚星空中,M恒星朝向西格瑪星球和它的三個衛星,以及整個宇宙,傾瀉著無以計數的光子、中微子、引力子等等物質和能量。
一艘銀河聯邦探測飛船,滑翔在引力彈射的航線上,一排排橢圓的窗口耀眼地反射著M恒星的藍白色光芒,安靜、祥和、優雅,像是徜徉、流動著的音符。他們不久前剛剛完成測繪程序。一小時前,他們用大功率激光炮引爆了M恒星一小塊耀斑,現在正航向西格瑪星球。傳感器探出船體,由纖細的線纜牽引,正在沿途不停收集測試的各項數據,像是一簇簇畸形的海洋植物。
星際航線的動工日期,早于集群號所有人的預計。
突然,這艘飛船自動調整了航線,這艘飛船收到了來自西格瑪星球的信號。
一直循環發送的底層信號,是那么清晰,那么響亮,不可能接收不到。
信號非常簡短,只有幾個字符:
“危險!不要靠近!”
【責任編輯:艾 珂】
原文刊載于《科幻世界》2022年1月刊
最熱文章